怎么样才能有效防控黑穗病的发生?

2025-04-14 19:50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粉锈宁、多菌灵等药剂种子拌种。3.精耕细作、适时播种、促玉米早发芽出苗。4.田中发现病株在未散孢子粉前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减少初侵来源:①轮作倒茬:轮作倒茬和合理布局品种是减少田间菌源的有效措施。对病重地块要实行3年轮作,轮作地块有困难,进行2年或1年轮作也好。②拔除病株:一是苗期铲除:根据病苗典型症状,拔除病株是减少菌源的根本措施,于定苗前结合田间管理,及时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效除:玉米抽穗后黑粉菌孢子尚未成熟散落前,及时割除病穗带出田外深埋,同时将病株就地砍倒放于田间,防效很好。③施用净肥:尽量不用病株病穗做饲料或积肥,如用时要经过充分发酵腐熟,避免粪肥带菌。系统性侵染病害,抽穗后出现典型症状。病果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都变成一包黑粉,为病菌的冬孢子。黑粉飞散后露出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有时也形成黑粉包,但常常仅个别小穗受害,有时还发现花器变形呈叶片状。病株大多矮小,只有健株的1/3-2/5,偶尔也在剑叶中脉发生条状黑粉堆。玉米丝黑穗病目前通过种子包衣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可选用三锉类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戊唑醇活性较高,对玉米丝黑穗防效突出。棉铃曲霉病只侵染棉铃。受害的棉铃,开始在铃壳裂缝、虫孔或伤口处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产生黄褐色或黄绿色的粉状物,塞满铃缝,棉铃不能正常开裂。当天气潮湿时,粉状物四周长出黄褐色绒毛状霉;也有在铃壳上生出一种淡草绿色霉状物。病铃上布满大量的病菌子实体、小梗与分生孢子,棉絮受损,干腐变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