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脐腐病田间症状

2025-04-13 07:21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是番茄种植中的重要病害,尤其在连茬种植的土地上,发病率达3-5%,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的幼果上,尤其是第1、2穗果实,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

发病初期,幼果的脐部出现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导致果实顶部凹陷、变褐色并变硬。严重时病斑可扩大至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并提早着色。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生出黑色霉状物,这些霉层多为腐生真菌而非病原。病果多发生在青果期,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

脐腐病的发生与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氮肥施用过多、钙素缺乏等因素有关。防治措施包括多施用铵态氮和钾肥,均衡供水,避免土壤忽干忽湿或长期干旱,以及叶面补钙,喷施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每星期2-3次。

该病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还可能导致果实提前成熟,失去商品价值。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腐生菌产生黑色或红色霉状物,进一步加剧病害的严重性。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脐腐病的发生和蔓延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