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茎、荚和叶柄。幼苗期叶片病斑从叶缘向中心扩展,形成“V”字形,初为浅绿色,后变为浅灰至浅褐色,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色带。叶片上病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mm,初为淡褐色,后呈灰白色,上有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豆荚上病斑圆形,有淡红色边缘。叶柄和茎上病斑长形,淡灰色或黄褐色,有淡紫色或褐色边缘。茎基及下部分枝上出现灰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渐变为略凹陷的红褐色条纹,后变为灰白色,长条形或椭圆形,严重时扩至全茎,上生成行排列的小黑点。豆荚染病,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病荚中密生白色菌丝。受害子粒表面密生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僵化,失去发芽能力。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叶柄和茎染病产生症状与叶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