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钾型和缺磷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钾时,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0.5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分蘖时气温低也影响钾素吸收,造成缺钾型赤枯。水稻赤枯病的危害症状包括:病株根部老化,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和须根没有或很少,有的稻株根部发黑甚至腐烂,发出硫化氢臭味。这些现象称为“坐蔸”,又称“赤枯病”或“铁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
缺钾型和缺磷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钾时,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0.5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分蘖时气温低也影响钾素吸收,造成缺钾型赤枯。水稻赤枯病的危害症状包括:病株根部老化,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和须根没有或很少,有的稻株根部发黑甚至腐烂,发出硫化氢臭味。这些现象称为“坐蔸”,又称“赤枯病”或“铁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