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表现形式怎样,如何防治?

2025-04-08 20:29

建立无病留种基地,选择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采用无毒种薯,建立繁育基地,原种田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通过检测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改进栽培措施,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马铃薯病毒分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三种,均由病毒感染引起,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毒。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无毒薯种,建立无病毒种薯地繁育薯种,采用实生苗块茎留种或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繁育薯种。选种脱毒抗耐病品种,如荷兰7号、15号、鲁引1号、花25、白头翁、丰收白、克新1号、早大白、广红2号等。种子处理,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600倍液对整体块茎均匀喷雾,催芽。改进栽培措施,采用高垄栽培,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钾肥和微肥,科学浇水。出齐苗时、发棵期、结薯期各喷施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1000倍天达裕丰液,促植株健壮,增强植株抗病性。

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2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液或2000倍3%啶虫脒液或2000倍吡虫啉等药液,分别掺加3000倍有机硅液,在蚜虫迁飞之前细致喷施,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消灭蚜虫,控制传毒,减少病害。马铃薯病毒病导致种薯退化,减产。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及时防治蚜虫,合理施肥,发病初期用抗毒丰喷施防治。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花叶型、坏死型和卷叶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