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粉病一般在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到15%,或病叶率达到5%时,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60公斤喷雾防治。禾技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含嘧菌酯25%、戊唑醇50%,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一般每亩用药10-15克,折合每亩用戊唑醇纯药5-7.5克,嘧菌酯纯药2.5-3.75克。
化学防治:按推荐用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药物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咯菌腈;若部分区域为病虫害混发区域,则可以将种子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
防护措施。小麦生长后期蒸发量大,受到干热风的危害后,体内水分失衡,子粒灌浆受到抑制,造成小麦提早枯熟,容易出现白穗。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是:浇好灌浆水、麦黄水,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孕穗至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2~3次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光合微肥、FA旱地龙等。近年来,有些地方农业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农田灌溉用水污染严重,用这样的水浇麦田,使小麦根系生长缓慢,根毛少,变褐色,叶发黄,抗病力弱,易发生根病,出现早死白穗,一般减产20%~30%。预防措施是:用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浇麦田,严禁灌溉污水,并加强田间管理,及早预防病害的发生。
农业防治:采用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的方式来种植小麦,种植时要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以减少田间的菌源;多施有机肥和配方肥料,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以加快小麦的根系生长、促进拮抗微生物的繁衍、提高小麦的抗病力;选择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的抗病小麦品种作为种植对象,以减少发病几率;适期晚播,使小麦错过病菌的侵染期,同时要合理密植,以培育壮苗和增加田间的通风性。
小麦赤霉病可以在播种前用增产菌剂拌种,晾干后再播种;还可以在扬花初期,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者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交替用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