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栽培技术及气候环境

2025-04-07 19:11

选地、整地应选择向阳地块,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秋后深翻土壤1次,翻深60厘米,每亩施入3000千克腐熟农家肥,再翻耕1次,使土壤疏松匀细,栽前整成高畦或高垄,垄宽在叙厘米左右,畦宽在1米左右,两边开好排水沟。繁殖方法以珠芽和芦头繁殖,珠芽主要用来育苗,芦头常用来生产山药,芦头连续栽植易引起退化,可用珠芽改良,一般2-3年更新1次,优良品种有铁棒山药、太谷山药等。山药比较喜欢有机肥,但施用有机肥需要考虑当地的土壤性质,马粪、羊粪等比较粗松,有机质含量多,易发酵分解,宜施于低温或黏性土壤中,牛粪、猪粪等有机质含量少,组织细密,水分多,发酵分解慢,效力迟缓,宜施于砂质或砂壤质土壤中。浅追肥、巧浇水: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浅追肥或少追肥,都能确保山药高产,山药怕涝也不宜太旱,若太旱会严重影响山药的膨大,喷施新高脂膜合理匹配水肥分配。出苗后及时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以防歪倒。病虫害防治要跟上,病虫害在重茬地块发病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块发病较轻,在山药蔓上架后,喷施农药的同时加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提高药效,防止病菌侵染,驱逐虫害。山药追肥主要在生长的中后期,前期需肥较少。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应重施1次追肥,叶面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确保块茎伸长和膨大有充足的养分,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达到大丰收的目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