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高温多湿天气有利发病。大豆生育后期易发病。大豆黑点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和两点因素关系较大:一是天气因素,若某些地区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发生黑点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再加上较为温暖的温度,则会导致黑点病病害加重;二是地块因素,低洼的地块相比正常地块来说,发生黑点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会增加,尤其再遇到长期的降雨天气,田内有积水,也容易发病。重病地或田块应及早喷药控制,发病前开始喷洒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此期间冷暖空气相互交汇,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大豆黑斑病又叫大豆链格孢黑斑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危害区域比较普遍。主要危害叶片和豆荚,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四周略隆起,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黑色霉层。病叶边缘稍隆起,反卷干枯,病斑可汇合成大斑块,破裂脱落。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寄主,田间可进行多次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