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灌浆期是否灌水应因地制宜,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灌浆水灌得好,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如技术掌握不好,不仅不会带来增产,反而会导致产量的损失和水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小麦扬花期过后10至15天,要追施氮肥,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5公斤。7天之后可以再追肥一次,这个时期补施氮肥,使小麦在灌浆期不早衰,生长旺势能提高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增加了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
小麦灌浆期浇水的注意事项:一看“天”。即灌浆期降水多少,若小麦灌浆期(5月10~25日)出现一次降水量达20毫米以上的降水过程,可以不浇灌浆水,如果灌浆期降水量很少,可以考虑浇灌浆水。二看“地”。即土壤的肥力基础,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因为土壤肥力高,可以部分补偿土壤水分的相对不足,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影响很小,灌浆水反而可能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而土壤肥力水平一般的地块,以及保水性差的沙质土壤,应浇灌浆水。三看“种”。即所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性强的品种可以不浇灌浆水。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最好不浇灌浆水,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而对常规品种灌浆水仍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以考虑浇灌浆水。四看“苗”。群体偏大,追肥量过大,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不浇灌浆水,因为不浇灌浆水对产量即便有影响,其幅度也不大,而一旦出现倒伏,产量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五看“水”。即根据前期浇水次数而定,已浇过返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共3水的麦田,一定不要再浇灌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