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的发病特点?

2025-04-04 14:36

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并烧毁。病原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多从植株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挂果后遇有适宜条件病原在植株体内繁殖,破坏细胞组织,致使茎叶变褐萎蔫。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水分蒸腾量大,易促成病害流行。连作重茬地,缺钾肥,低洼地,酸性土壤,利于发病。辣椒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细胞杆菌引起的、发生在辣椒的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作物根部的伤口。病菌侵入作物后进入维管束,并通过增殖堵塞输导系统,使水分不能进入茎叶而引起青枯病。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