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发病症状表现为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上部叶片挺直与茎夹角较小。稻株进入分蘖期后,老叶上呈现褐色小点或短条斑,边缘不明显,并自叶尖沿叶缘向下出现焦枯。到分蘖盛期在叶片上出现碎屑状褐点,以后斑点增多、扩大,叶片多由叶基部逐渐变黄褐色枯死,发病严重时,远望全田稻叶如火烧焦状。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赤褐色,软绵状无弹性,有的变黑,腐烂,白根极小。
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通常来说有三点。第一点:发病以后叶片就会变得生长缓慢,并且根系生长不良,导致植株后期生长不良。第二点:造成植株的柱形生长矮小,并且叶片上出现一些斑点,造成叶子尖有焦枯的现象。第三点:根部出现老化,颜色也变成赤褐色,生长就会不良。
水稻赤枯病有以下三型:1.缺钾型赤枯: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根系黄褐色,根短而少。2.缺磷型赤枯:多发生于栽秧后3-4周,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初在下部叶叶尖有褐色小斑,渐向内黄褐干枯,中肋黄化,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3.中毒型赤枯:移栽后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分蘖很少,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新根极少,节上生迈出生根,叶片中肋初黄白化,接着周边黄化,重者叶鞘也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危害症状:1、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内因是稻株体內钾含量不足,营养比例失调,秧苗素质差。发病植株外部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班点,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渐变赤褐色,最后全叶枯死;由下部老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者全株只有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4、中毒型赤枯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