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中玉米如何加强后期田间管理

2025-04-04 18:32

玉米生长中期,要施好穗肥,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锈病和玉米螟、蚜虫、蛴螬、二点夜蛾等,视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保证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为了完成晚收增产的方针,玉米中后期的肥水要跟上,确保玉米绿叶活棵成熟。在玉米苞叶变白、松懈、子粒线消失、内含物彻底硬化时收成。在不影响茬作物耕种的情况下,要适当晚收。培厚土促进根系生长发达,提高抗倒优能力。做好防涝和抗旱,理通水沟排水,遇干旱满沟灌水,待厢面湿润后排水。做好病虫防治。猝倒病:幼苗染病病苗基部呈水渍状,淡绿色至黄绿色。发病后期病部干缩、组织腐烂,缢缩凹陷或成线状,造成幼苗突然倒地死亡。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在病苗子叶尚未萎蔫时,根茎部已干枯。要及时灌、排水保持玉米较大的绿叶面积。玉米进入乳熟期后,养分运输中心主要是果穗,其中绝大部分是供给籽粒形成的。此期在栽培管理措施上主要是合理的保障供水,保持较大的绿叶面积,促进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转移,保证粒多、粒重获取丰收。由于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生育前期植株矮小,地面覆盖不严,田间水分的消耗主要是棵间蒸发,生育中、后期植株较大,由于封行,地面覆盖较好,土壤水分的消耗则以叶面蒸腾为主。同时,玉米进入灌浆和蜡熟的生育后期时,仍然需要相当多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31.5%~19.2%。这期间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为溶媒,才能保证把茎、叶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顺利地运转到籽粒中去,所以这时土壤水分状况比起生育前期更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灌浆以后,即进入成熟阶段,籽粒基本定型,植株细胞分裂和生理活动逐渐减弱,这时主要是进入干燥脱水过程,但仍需要一定的水分,约占总需水量的4%~10%来维持植株的生命活动,保证籽粒的最终成熟。注意清沟排湿。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对根系生长不利,应做好清沟排湿工作,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通畅,防涝防渍。科学施肥。对进入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必须重施攻苞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2公斤。人工辅助授粉。阴雨天气不利于授粉扬花。加大后期病虫害监测防控力度。生长期玉米后期田间管理要根据长势和土壤含水量区别对待,适当施肥还是控水控肥,以预防为主防治病虫害发生发展造成减产损失。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