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菌核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5-04-03 07:40

据系统监测与田间普查,春季大棚莴苣菌核病发生较重,其次是秋季,远远重于露地栽培的莴苣。多年种植莴苣或莴苣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轮作的大棚发病逐年加重。偏施速效氮肥比施用氮磷钾混合肥的田块发病重。棚内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的地块以及地势低洼、田间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莴苣菌核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孢子囊和囊孢子,经风雨传播,从植株衰老的部位侵入。田间再侵染主要由菌丝接触感染,扩大蔓延。田间发病最适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因此,低温潮湿、植株密度过大等,都有利于本病发生。年度间早春多雨或入梅早、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前茬作物菌核病严重,残留菌核量多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