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2025-04-02 10:33

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病菌可通过种子、肥料、土壤、浇水传播,以堆肥、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温度为5~35℃,土温24~30℃为病菌萌发和生长适宜温度。该病为土传病害,发病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一般连茬种植,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或土壤粘重,潮湿等病害发生严重。西瓜枯萎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隙侵入,先在寄主管壁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然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病菌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破坏细胞,使导管内积累果胶类物质,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引起植株萎蔫。该病有潜伏侵染特征,幼苗感病多数表现不明显,到成株开花结果期陆续显症。幼苗发病时呈立枯状,定植后,下部叶片枯萎,接着整株叶片全部枯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