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花叶病毒病主要通过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和作业机械传播。病菌残留、秋播后土壤温湿度适宜、来年小麦返青期雨水多、日照少以及重茬连作等因素可导致病害大发生。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为5-15℃,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长期阴雨和低温天气会加重病害。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随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病条件与小麦生长势衰弱有关,增强肥水管理可减少病害发生。气象因素方面,小麦出苗后气温较高,翌春温度在5-15℃之间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发病重。适宜病毒侵染的温度为15℃左右,适宜发病温度为8-12℃,最低5℃,15℃以上逐渐隐症。症状发展适温为10℃,温度在20℃以上时植株不会感染病毒。梭条花叶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并随机械耕作向周边田块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