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的成虫是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百合科蔬菜,幼虫危害时蛀入韭菜等的鳞茎或幼苗,使鳞茎被蛀成很多孔洞,引起腐烂,上部叶片枯黄、萎蔫,造成缺苗断垄,甚到成片死亡,如不及时防治会使韭菜的产量下降50%~70%。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可采用噻菌灵烟剂或灭霉灵粉尘剂进行烟熏防治,韭蛆主要危害根茎,可采用菊马乳油或辛硫磷乳油进行喷施防治。韭菜灰霉病又叫韭菜白斑叶枯病、韭菜白色腐烂病,是冬季棚室韭菜的主要病害。该病发生与棚内温度和湿度关系最密切。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30℃,菌丝生长的适温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湿度也是主要诱发因素,孢子萌发需要水滴或85%以上的相对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重,低于60%则发病轻或不发病。因此,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另一方面,由于韭菜生长快,组织柔嫩,抗病能力差,发病重。半知菌亚门葱鳞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产生白色到灰褐色的小点,正面多于背面。病斑多由叶尖向下发展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为0.5~2毫米×0.5~7毫米,灰褐色。环境干燥时叶片枯焦,环境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绿毛霉,并呈湿腐状,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造成叶上半部分或整叶枯死。有时会从割韭菜的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渍状淡绿色病斑,半圆形或“V”字形,病组织黄褐色,密生灰绿色毛状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