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形态特征?

2025-03-30 08:28

玉米幼苗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病毒粒体为球状。钝化温度为80摄氏度。20℃可存活37天。病毒借昆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潜育期15—20天。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

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一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蘗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