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冬瓜角斑病发病条件?

2025-03-30 21:45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寄主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带菌种子和带菌肥料,田间近距离传播主要借助灌溉水、流水、风兩、小昆虫及农事操作等,从伤口或不定根处侵入致病。轮作倒茬的地块发病较轻,连年栽种的地块发病较重。嫁接换根苗种植的发病较轻,没有嫁接种植的实生苗发病较重。采用高垄、直播或排水条件好的地块发病较轻,平畦、移栽或浸水的地块发病较重。中性、弱碱性的地块发病较轻,酸性强的地块发病较重。苗期和冬瓜成熟后期发病较轻,开花期、坐瓜期和气温在20-30℃又多雨的季节发病较重。

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易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片或果实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冬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大量雨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露地冬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