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会影响茄子产量和质量。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能在菜地泥土中存活2年乃至更长期,不耐干燥。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通过雨水、浇灌水、农具、家畜等传播。低平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青枯病的产生,雨后放晴、气温急剧回升时会加剧病害的严重性。茄果类重茬地块、酸性土、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等地病发也较重。青枯病病原菌发育适温为30~37℃,最低10℃,最高41℃,土温25℃时田间病发高峰。防治青枯病应科学种植,避免大水漫灌,施用有机肥,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发病,可用氢氧化铜、辛菌胺、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噻菌铜或农用链霉素等药剂交替淋根防治,连灌两至三次,间隔7天左右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