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是如何产生的?

2025-03-27 17:30

辣椒炭疽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果实受害时,表面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为褐色凹陷,并产生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有湿润性变色圈。干燥时病斑干缩破裂,潮湿时产生粉红色粘状物。叶片受害时,出现近圆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后期轮生黑色小点。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平均气温26~28℃,相对湿度大于95%时,最适宜发病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难以发病。病菌侵入后3天就可以发病。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伤口,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暴晒等情况,都易于诱发此病害,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辣椒炭疽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9月。年度间梅雨期间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雷阵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施肥不当或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主要以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里,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皮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后的病菌,在适宜条件下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风传播蔓延,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