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疫病的流行规律有哪些?

2025-03-27 07:28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粪肥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气流传播。发病周期短,流行迅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流行。连续阴雨天发病重。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发病适温为28~30℃,土壤水分是影响此病流行程度的重要因素。夏季温度高、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疫病容易流行,危害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作等易发病。设施栽培时,春夏之交,打开温室前部放风口后,容易迅速发病。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茎蔓基部和幼嫩节部发病最重。幼苗被害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部缢缩,后干枯萎蔫;成株发病,先从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全株枯死。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病叶迅速腐烂;干燥时,病斑发展较慢,边缘为暗绿色,中部淡褐色,常干枯脆裂。叶柄和茎部发病,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导致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先从花蒂部发生,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病斑,后果实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白色稀疏霉状物。

在适温范围内湿度高低是病害发生流行的决定因素。连续阴雪天气、温室湿度过大病害严重。地势低洼的黏壤土,浇水过多及连作重茬地、田园卫生差和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发病均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