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5-03-25 22:3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及轻重与菌源、侵染力、致病力、寄主抗性、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病菌主要在病种和病稻草上越冬,进行初侵染。本田通过风、雨、露水、灌水及人员走动传播,水稻分蘖末期最易感病。高温高湿和风雨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台风或大风暴雨后发病加重;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也利于病害发生。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也可能通过野生稻、李氏禾交叉传染。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菌脓借风、雨、露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

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病条件包括高温高湿、雾露存在时发病重。酸性土壤、砂质土、缺磷少钾时易发病,旱秧田发病重。菌丝生长温限为5~35℃,24~30℃最适;分生孢子形成温限为8~33℃,30℃最适;萌发温限为2~40℃,24~30℃最适。孢子萌发须有水滴存在,相对湿度大于92%。饱和湿度下25~28℃,4小时即可侵入寄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