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牛口蹄疫的治疗:一、对病牛首先要加强护理。例如圈舍清洁、干燥、通风、透气,供给柔软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经常消毒圈舍,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要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二、口腔治疗。用0.1%-2%的高锰酸钾溶液、0.2%的福尔马林、2%-3.0%明矾或者2%-3%的醋酸或者食醋洗涤口腔,然后给溃烂面上涂抹10%-20%的碘甘油或者1%-3%的硫酸铜,都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三、蹄部治疗,用3%的来苏儿、1%的福尔马林或者3%-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蹄子。四、乳房治疗,挤奶时要常规消毒,温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乳膏或者磺胺软膏。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出现水泡。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流涎。咀嚼和吞咽困难,呆立无神。唇和面颊的粘膜,舌面和舌的两侧、齿龈、硬颚、齿垫等处形成水泡大小不等。蹄冠和蹄趾间的柔软皮肤上也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红色烂斑,之后糜烂逐渐愈合,也可能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斑痕。牛口蹄疫发病快,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口腔溃疡,牙龈,舌面上有水泡,不断流涎,蹄叉处也有水泡,糜烂。病牛起初食欲减退,随后反刍停止,最后心力衰竭死亡。牛的潜伏期2~7天,可见体温升高40℃~41℃,流涎,很快就在唇内、齿龈、舌面、颊部粘膜、蹄趾间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上水泡破裂后形成红色烂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