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生孢子梗极紧密簇生,青褐色至烟黑色,色泽均匀,宽度较规则,直立或稍曲,具曲膝状折点1-3个,不分枝,平滑,孢痕疤明显,厚而突出,宽1.8-3.1μm,座落在折点处,具横隔膜0-1个,大小16-59.6×4.4-7.9(μm)。分生孢子暗青黄色,圆柱状,倒棍棒形,直立或略曲,顶部钝圆,基部倒圆锥平截,基脐明显,宽1.9-3.1μm,具1-8个横隔膜,多为5个,不缢缩,大小18.1-69×5.2-8.8(μm)。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豆科植物。
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是落花生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组织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花生叶斑病是叶部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病害能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约在初花期即开始在田间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生较晚,大多在盛花期才在田间开始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病较重,引起严重落叶。3种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柄、托叶,茎上也受其害。先在下部较老叶片上开始发病,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严重时在茎秆、叶柄、果针等部位均能形成病斑。叶片正面的叶斑周围有清晰地黄色晖轮;叶片黄褐色至暗褐色。
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产生分枝型吸器汲取营养。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称落花生小球壳的短胖孢阶段。子实体生于叶两面,以叶背居多。梗座生于表皮下。近球形或长条形,褐色至黑色,宽75-197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