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容易被误认为马铃薯粉痂病)。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1、喷施定植沟:土壤消毒杀死病原菌;修复种块创伤面,提高种块抗侵染能力;在药液所到处一定时期内形成保护区使植株免受侵染;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株体免疫力。
2、花期普防(现蕾期、开花1/3时):开花时马铃薯迅速进入幼果膨大期,表皮细嫩、膨大时易于擦伤,易被病菌侵染,侵染后易于快速繁殖形成病灶,进而形成疮痂面。通过喷雾药液传导至根部杀死病菌,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幼果形成保护,并修复幼果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喷施中药后叶片大、厚、舒展、油绿,光合作用强有明显的复壮作用,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重点防治: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作为重点防治区位,视情况采用提高浓度、增加用药次数或小区域穴灌等方法重点防治。
4、用药方案多样化:中草药制剂具有无药害、无残留、不抑制生长的特点,这为用药方案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可以结合病害情况根据不同发病环境(温度、湿度),采用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剂量、不同的间隔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