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花期是该病侵染高峰期,瓜膨大期病瓜剧增,为烂瓜高峰期。温暖高湿是造成根霉腐烂病蔓延的主要因素,温度23~28℃、相对湿度大于90%时发病重。春季遇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展。栽培密度过大、平畦无地膜种植、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一般老叶发病较多,初期在叶缘或叶脉间形成黄褐色死小点,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以后变成圆形小斑,有不明显轮纹,最终小斑互联成不规则坏死大斑,导致叶片枯死。西葫芦在整个结瓜期均易发生该病,受浸染的部位主要是根茎部。发病初期,根茎部处出现水浸状病斑,病部逐减缢缩,茎内维管束变成褐色,但不向上发展,侧根无明显病症,而叶片表现出新叶叶缘变褐色并逐渐枯焦,叶片逐渐变黄;后期病部变糟,留下丝状褐色维管束,整株萎蔫而枯死。高湿时,病部出现白色(或粉色)霉层。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是日光温室西葫芦根腐病多发的季节。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存活,田间持水量在75%以上,地温15~18℃,最易发病。土壤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浸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洼地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