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角斑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豆角的叶片和荚果。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多角形灰色斑,随后逐渐变为灰褐色至紫褐色,潮湿时叶背会长出灰紫色霉层。荚果上的病斑也呈灰褐色至紫褐色,较大且不凹陷。
角斑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豆角角斑病由病原菌引起,主要通过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发病较严重,尤其是在开花期后。
预防措施
1.种子消毒:豆角种子带菌可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
2.轮作深翻: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轮作,发病严重的地块在收获后及时深翻。
3.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防治方法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喷药防治:
30%爱苗乳油3000倍液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1~2次,并在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通过合理的种子处理、轮作和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豆角角斑病的发生与蔓延,确保豆角的健康生长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