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被感染。初期病斑是水渍状淡黄色小圆点,无明显边缘,持续较长时间后,叶背病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霉层。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严重时病斑连成片,病叶呈火烧状。如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
由古巴霜霉侵染瓜类作物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1886年首先在古巴发现,中国最早于1899年记载发生于黄瓜。该病分布普遍,主要危害叶片,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子叶初生不定形褪绿色黄斑,逐渐变黄褐色干枯。成株叶片被害部分初呈水渍状,正面浅黄色至鲜黄色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变黄褐色枯干,空气潮湿时叶背生紫黑色霉层(病菌孢子囊和孢囊梗)。一片叶上病斑数目很多,常连结成片,致使整个叶片迅速干枯。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在植株生长中后期易发此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叶片出现水浸状,淡绿色小斑点儿,继而逐渐变黄,并由黄变成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成不规律多角型病斑。严重的病斑成片,叶片卷缩。
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淡绿色水溃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不规则多角形病斑。随病害的持续发展,叶片病斑连成一片,全叶迅速呈黄褐色,病叶卷缩,易破碎,干枯死亡。在潮湿环境下,在病斑背面长有灰白色或灰黑色霉层。这种病害主要危害蔬菜的叶片,尤其下部老叶先发病,起初呈现出淡黄色病斑,然后逐渐在叶背上出现黑色或白色的霉层,霉层范围逐渐扩大,并向上部叶片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