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株矮于健株。发病初期病穗穗苞很紧,下部膨大,旗叶直挺,剥开可见内生白色棒状物,即乌米。苞叶里的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较坚硬。乌米在发育进程中,内部组织由白变黑,后开裂,乌米从苞叶内外伸,表面被覆的白膜也破裂开来,露出黑色丝状物及黑粉,即残存的花序维管束组织和病原菌冬孢子。叶片染病在叶片上形成红紫色条状斑,扩展后呈长梭形条斑,后期条斑中部破裂,病斑上产生黑色孢子堆,孢子量不大。
高粱丝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厘米时,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夏秋季多雨年份能缩短田间冬孢子寿命。散落在地表和混在粪肥中的冬孢子是高粱丝黑穗病菌的主要侵染来源。种子带菌虽然不及土壤和粪肥带菌传播重要,但却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无病区,带菌的种子是重要的初次侵染来源。高粱黑穗病为一种芽期侵入系统性侵染的病害。病菌以种子传播为主,借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来传播,孢子在室内可存活3—4年,散落土内的冬孢子只能存活1年,且存活率较低,所以土壤中的冬孢子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