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应用农业防治技术。及时采取开沟排水等健康栽培措施,增强作物抗病能力。二是及早处置大田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到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处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洒代森锰锌、氟吡菌胺、甲霜灵、甲霜灵锰锌等药剂进行预防处理。三是及时开展大面积预防。在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要通过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及时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1~3次进行预防,应注意轮换用药。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和马铃薯的生育阶段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天气潮湿、阴雨连绵,早晚多雾多露,有利发病和蔓延。此病预防重于治疗,选用无菌种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是关键。清除初侵染源清理田边丢弃的薯堆,将其集中深埋;清除田间及周边的自生苗,消灭晚疫病菌的初侵染源。该项措施仅适用于西南混作区。根据常年病害发生情况,有黑痣病和枯萎病发生的地块播种前沟施。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