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缩叶病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5-03-18 13:46

引发桃缩叶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畸形外囊菌,其圆筒形的子囊裸露排列成层,内有4~8个椭圆形的无色单胞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许多卵圆形的芽孢子,芽孢子分为薄壁与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再芽殖,后者能抵抗不良环境,进入休眠。畸形外囊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缝内越冬,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侵染适温度为10~16℃,早春桃芽萌发期间极易侵入嫩芽,引发缩叶病。病原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树皮或芽鳞片中越夏,条件合适时孢子会继续芽殖。第2年早春桃芽萌发期间,如气温在10~16℃且经常下雨,桃芽易受病菌侵染,展叶后病菌仍可侵入叶片,刺激叶片中细胞分裂,使病叶肥厚皱缩变色。一般在4~5月份发病,当年危害通常只发生1次。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潮湿地发病较重;实生苗桃树比芽接桃树易发病;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