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可导致玉米减产12%至40%,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呈长方形,早期坏死斑很小,淡褐色,具褪色晕圈,然后扩展至整个病斑。扩展的病斑初期呈褐色,当病菌在叶背面开始产孢时,病斑变成灰色长条形,与叶脉平行。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成熟病斑有明显的平行边缘,病斑不透明。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叶片两面产生灰色霉层,以叶背产生的多。
防治方法包括:
1.玉米收区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
2.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3.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4.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后再施1次药。
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尤其要注重制种田的防治。可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25%敌力脱、70%代森锰锌、50%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通常在发病率达10%时,每次用药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