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可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但与口蹄疫病毒传播有区别,小反刍兽疫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不能通过气溶胶长距离的传播;因此在防控上做好养殖场及牧场的饲养栏舍、活动场地、饮水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的消毒及管理,可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的感染。人工感染猪,不出现临诊症状,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故猪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中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