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枯萎病的发病特点?

2025-03-14 07:43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常见于春季。该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通过孢子囊或菌丝体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害初期表现为病株发黄和萎蔫,病部呈现水烫症状,随后变褐腐烂收缩,导致茎叶失水下垂枯萎。病害可发生在主蔓茎节部或地面根须部,严重时可导致苦瓜减产。

枯萎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水流、空气等,通过植株伤口进行再次侵染。地势低洼、湿闷天气、连作及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均会加重病害发生。苦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时无法出土或在出土后顶端失水,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收缩,最终枯死。成株期发病时,通常从基位叶开始,叶片顶部向基部枯萎,瓜蔓生长衰弱、矮化,严重时全株叶片枯萎死亡。

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或更长时间。病菌通过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侵入根部伤口和根毛顶部细胞间隙,在维管束内繁殖并向上扩展,堵塞导管,产生毒素导致植株萎蔫枯死。土壤中病原菌量的多少是当年发病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重茬次数越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根部积水、高温(24~27℃)、氮肥过多、酸性土壤(pH4.5~6)以及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均会加重病害发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