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台湾稻螟有哪些生活习性?

2025-03-11 14:05

每年发生4-5个世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稻秆和稻桩内越冬,尤其在低湿稻田和有冬作物覆盖稻田的稻桩,越冬幼虫密度最大,冬作小麦及蔗苗内亦有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1月下旬化蛹,2月中旬已有个别成虫羽化,3月中大量羽化。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3-4月;第1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6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3代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4代高峰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其中以6月上中旬的第2代幼虫数量较多,为害较重,该代的成虫发生数量也最多。第4代幼虫在晚稻本田又发生较多。在广州,台湾稻螟以第4代幼虫的一部分及第5代幼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怕高温干燥,喜阴凉潮湿环境。喜欢在粗秆,卵多产于无效分蘖的叶片上。每雌蛾可产卵4-6块,总卵数达100-200粒。初孵幼虫先集中为害叶鞘组织,再蛀入心叶和茎秆,造成枯鞘、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幼虫喜湿润环境,被害株在被害处虽极潮湿甚至腐烂,但幼虫却喜藏身其中。幼虫有群聚性,初孵幼虫在一稻株上常有数头至数十头,以后才分散。一条幼虫一生可为害3~4株水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