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是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小麦穗部,症状为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防治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足量用药、足量用水和二次用药。
防治时机为抽穗至扬花初期,降雨前6-24小时,5-7天后再次防治,其次为雨停后24小时内最晚36小时或雨间歇期间喷药,5-7天后二次用药。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即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因此防治一般在这个阶段进行效果较好。
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若在扬花期染病,灌浆期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此时难以阻止病害。应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如天气预报有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期;要保证足够的农药有效成分使用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应隔5—7天再用药防治1—2次,以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