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斑疹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2025-03-09 21:14

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带病种子播种后,先引起幼苗子叶发病,繁殖扩展后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从植株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大豆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较多,除侵染大豆外,还可为害菜豆。若由于播种过早出现问题,应适时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亩施碳酸氢铵15千克,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喷施叶面,以控制徒长,抵御冻害。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2mm,因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成为斑疹状,发病重的叶片上病斑累累,融合后形成大块变褐枯斑,似火烧状。豆荚染病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