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枯萎病发病时症状有哪些?

2025-03-08 06:55

症状主要危害成株根茎部。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叶上小脉呈现明脉,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而上变黄枯萎,一、二层分枝的叶片症状尤为明显。通常枯萎病程进展缓慢,从开始发病至全株枯死一般需要20~30天,剖检病株维管束呈褐色,潮湿时患部表面长出近黄白色粉霉。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茄子枯萎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尖孢镰孢菌茄子专化型。病菌均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沾附在种子上越冬,可营腐生生活。病菌借助水流、灌溉水或雨水溅射而传播,从伤口或幼根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堵塞导管,分泌有毒物质镰刀菌素,致寄主输导机能受阻,造成叶片变黄乃至枯萎。连作地、土壤低洼潮湿、土温高(28℃)、氧气不足,根活力降低或中耕伤根多,或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等,皆易诱发病害。

茄子枯萎病又叫做萎焉病,在开花结果期发病严重。主要表现为在枯萎病发病初期,叶片边缘黄化,后逐渐枯萎死亡。在病害发生严重时,植株整株叶片枯萎萎焉。在晴天温度较高时植株表现出萎焉的症状,但夜间可恢复。后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病害逐渐侵染,表现出全株黄化的症状,并且叶片枯萎但不脱落。如此反复20天左右,植株萎焉不能恢复,直至死亡。茄子枯萎病症状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致萎蔫下垂以致脱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