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属于低温型病害,在低温季节容易发生。夜间温度10℃,白天温度不超过25℃适合其发生。该病发展速度极快,属于暴发性病害,危害很大。在温室内一般首先在靠南端的植株发病,而在露地番茄上则首先在田间低洼处发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马铃薯上发病并在薯块中越冬。在有保护地的地区,病菌可在秋、冬季温室中为害番茄,成为春播露地番茄晚疫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靠气流、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先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遇适宜条件,引起全田病害流行。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0摄氏度,最适相对湿度95%以上。多雨低温天气,露水大,早晚多雾,病害即有可能流行。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一般种植感病品种、带病苗,偏施氮肥,定植过密,田间易积水的地块易发病。靠近发生晚疫病棚室的地块,病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