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虫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秋季发生为害最重,夏季次之,春季较轻,冬季露地大田基本不发生。温度美洲斑潜蝇对温度敏感。在21℃~32℃的范围内,发生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世代历期越短,为害严重。湿度是影响该虫发生为害的重要因素。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或少雨土壤干旱,不利于该虫发生,而降雨次数少,雨量小,但土壤水肥条件好,有利于该虫发生。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1、美洲斑潜蝇的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夏季2~4周完成1世代,冬季6~8周完成1世代。2、美洲斑潜蝇的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及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3、美洲斑潜蝇的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形成弯曲状蛇形蛀道。幼虫老熟后从蛀道顶端咬破钻出,在叶片上或滚落在土壤中化蛹。美洲潜叶蝇为春秋二季型发生害虫,1年发生3~5代,以老熟幼虫在不封冻地区越冬,或以蛹在北方越冬。在叶子上取食后呈现“鬼画符”状,3~5月和9~11月份是发生为害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