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2025-03-07 19:19

茄子黄萎病的原因很多,“黄萎病”是一个状态名称,不是病原名称,引起这个状态的有真菌性病原、细菌性病原、根结线虫、水渍、药害肥害慢性伤害等。在茄子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如果地块土质黏重、盐碱度高、重茬邻作,或者是施用氮肥过多、施用未经腐熟有机肥、栽植密度过稀,都可以引起茄子黄萎病。气候因素中,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低温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栽培因素中,土质黏重、盐碱地、重茬邻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均发病严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黄萎病暴发。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