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有哪些?

2025-03-05 20:15

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时期必须掌握在小麦齐穗期及时喷药防治,注意在扬花前、下雨前喷药,间隔6-7天再喷一次。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控制田间湿度。在初发病时及时用甲基托布津、瑞毒霉、吡唑醚菌酯、腐霉利、腈菌唑等农药田间交替喷雾防治。

小麦赤霉病农业防治:

1.品种选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栽培管理:适时早播,合理灌溉。

3.施肥管理:注意氮、钾比例,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适施拔节肥。

4.清除病原:每隔2-3年进行一次土地深松,减少土壤菌源量。

生物防治可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喷雾防治。化学防治可选用肟菌·戊唑醇、甲基硫菌灵、低聚糖素等药物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

防治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前后预防穗腐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降雨、多雾、阴天或良好的湿度条件,利于赤霉病菌浸染传播。雨前要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倍液喷雾。

消灭越冬菌源,清除田间稻麦桩、玉米秸杆等病残体,并结合防治黑穗病等进行播前种子消毒。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因地制宜调整播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勿偏施氮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