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赤腐病多发生在甘蔗生育后期,主要为害茎、叶。甘蔗茎秆受害初期外表症状不明显,但内部组织变红,夹杂白色圆形或长圆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甘蔗叶片受害时,中脉初现红色小斑,扩展为纺锤形或长条病斑,可达33.3cm,严重时超过叶脉长度一半。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枯白色,散生黑色小点,叶片常折断。中脉赤腐病初期叶片中脉上分散呈现红色小斑点,扩展为与叶脉平行的红色至褐色条斑,宽0.4~0.5cm,长2~8cm,外围有明显浅色晕圈;后期条斑中央变黄色至灰白色,周围深红色,潮湿时病斑上散生褐色或黑色小点,叶片常折断。赤腐病由镰孢炭疽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根,最终导致病部下陷、枯死。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茎部染病维管束上生有纺锤形小红点,逐渐扩大,节间组织变暗红色,病斑中间散生小白点,后期茎内组织干枯下陷,产生菌丝体或红色分生孢子盘,病情扩散后茎表皮失去光泽,病部下陷、枯死,坏死组织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