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绵腐病的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土中营腐生生活。温湿度适宜时,卵孢子萌发,或土中菌丝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通过浇水或雨水溅射到植株或近地面瓜条上引起侵染。病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10℃~30℃均可发病,但对湿度要求较高,游动孢子囊萌发和释放游动孢子需要水分,田间高温或积水易诱发此病。土质黏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雨后积水或浇水过多、田间湿度高等均有利于发病。菌丝在土中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因病害植株上产生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导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仍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