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什么引起的?生产中应如何做好预防?

2025-03-05 21:22

病菌附着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病菌存活期达1~2年。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用带菌种子播种后,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潜育期常较从气孔侵入的潜育期短,一般2~5天。发病后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除病菌数量以外,温度和湿度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温暖、多雨或潮湿条件发病较重。发病温度10-30℃,适温18-26℃,适宜的相对湿度75%以上,棚室低温、高湿利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又称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防治应采取种子消毒,选择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药剂防治: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霜o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