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田间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点:根据苗情、墒情适时适量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促大蘖成穗,健壮植株防倒伏。注意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综合防治病虫害。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力争达到群体结构协调、杆壮防倒、穗大粒多,为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管理措施包括: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基肥宜选用低氮型三元复合肥。严格掌控追氮量、灌水量和施肥期、灌水期。注意适量、适期播种,防止小麦群体过大和麦苗过旺。中耕断根散墒,抑制麦苗旺长。必要时适当喷施多效唑等生长抑制剂。
拔节期是抽穗前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需水需肥量最多,生长量最大的时期,是决定小麦成穗量多少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水、肥、温、病虫害、杂草、化控这六大管理措施,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促使茎叶健壮生长,使其根系发达,进一步稳定穗数,增加粒数。待节定长,第三节开始伸长时,每亩追施5千克尿素,施后浇水。
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小麦播种基础扎实,冬前浇过越冬水、墒情适宜,群体充足、个体健壮的田块,要以控为主。肥水管理可以推迟到拔节中后期进行,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这样做能够避免春季分蘖过多消耗营养,防止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从而导致病虫害加重,促使小麦根系往下扎,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后期延缓早衰。
对于地力水平一般或较差的沙薄地,小麦播种较晚,未浇越冬水、墒情不好,群体不足、个体分蘖少,或者播量过大长成单根独苗的田块,要以“促”为主。抓紧时间追肥浇水,促进春季分蘖,转化苗情。结合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拔节末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尿素5~7公斤,提高分蘖成穗率。
墒情较好、苗情正常的地块,应以“保”、“稳”为主,可推迟至拔节初期以后再施肥浇水,促进两极分化,避免发育过快过旺而受到低温危害,实现趋利避害。建议使用机械深施,减少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还有松土提温的作用,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