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初期为6月上旬,发病盛期为7月中下旬,9月份以后发病渐少,10月份病停止发生。大多数山楂品种均能感病,但有差异。多雨年份发病较重,山地果园较平地园发病轻,成年树较幼苗发病轻。山楂感染黑星病后,初期在叶背面叶脉间产生稀疏的霉状物,逐渐扩展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暗褐色霉斑。叶片正面病斑呈不规则形的初褪绿斑。发病严重时,霉斑互相连接成片,甚至布满叶片,导致叶片干枯早落。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嫩芽染病,出现粉红色病斑,病部布满白粉,呈毛毯状。新梢受害,除出现白粉外,生长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卷缩扭曲,严重时干枯死亡。幼果发病,首先在近果柄处发生病斑,被覆白色粉状物,果实向一侧弯曲,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果面,严重时从果柄病斑处断落。叶片染病初期,叶片两面产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白粉覆盖整个叶片,表面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幼果染病果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病部硬化、龟裂,导致畸形;果实近成熟期受害,产生红褐色病斑,果面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