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年7月下旬开始破茧化蛹,7月底至8月初为化蛹盛期,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底至9月初进入孵化盛期。幼虫在豆荚内为害20~30天后老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陆续脱荚入土越冬。成虫产卵于大豆嫩荚上,每荚1粒。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结成细长形薄白丝网,在其中咬食荚皮穿孔进入荚内为害。大豆收割前后,老熟幼虫在豆荚边缘穿孔脱荚,入土越冬。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成虫羽化和幼虫脱荚入土。少雨干旱对其发生不利。大豆连作受害重,轮作发生轻。低洼地比平地、岗地发生重,旱年尤为明显。幼虫越冬后,随温度升高常咬破土茧向上移动,移至适宜位置重作新茧潜伏。羽化后,成虫从越冬场所飞往豆田,多潜伏在大豆叶背、茎秆和豆荚上,下午开始活动,黄昏活动最盛,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卵主要产于豆荚上。大豆食心虫的蛹期约12天,卵期6~7天,幼虫入荚危害期2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