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腐病是采收及贮藏阶段的重要病害,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贮藏。染病初期,薯块表面出现灰白色霉,逐渐变暗变黑,病部呈淡褐色水浸状。发展后,病部生出大量灰黑色菌丝,逐渐扩大,形成一大片霉毛。经2-3天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并散发出难闻的臭味。初期病部暗褐色、水渍状,表面长出灰白霉;以后病部组织很快软烂,表面长出灰白霉,顶生小黑点(孢子囊梗及孢子囊),病组织气味由发酵香渐变酸臭味。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成熟期与采收的贮藏时间内,由于有些农户在采收的时候毛手毛脚,导致块茎受伤出现伤口。病菌通过伤口感染危害块茎内部,破坏块茎的结构,导致块茎软化,用手轻轻一捏便会坏掉,并且流出许多水且有一股淡淡的酒香。防治方法:采收时注意轻手轻采,绝对不能让块茎出现伤口,出现伤口的块茎也要拿出来分开贮藏并且浸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