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稻瘟病发生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2025-02-28 11:29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苗瘟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使其变黄褐色而枯死,病斑不明显;叶瘟常见症状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病斑为暗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正反两面均有大量灰色霉层,慢性型病斑呈梭形,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潮湿时背面有灰绿色霉;节瘟多发生在抽穗期,初为褐色小点,逐渐围绕节部扩展,使整节变黑腐烂,干燥时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穗部枝梗、穗轴受害也变成褐色或灰白色,病害盛发时包叶鞘内穗轴也发病而成段变褐;谷粒瘟发病早时颖壳全部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则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使米粒变黑。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高产水稻品种;严格控制氮肥施用,杜绝穗前和穗氮素粒肥施用;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云大120等叶面肥增强水稻抗性;割除田埂沟渠杂草,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提倡间歇灌溉,尽可能降低田间湿度;发现病情立即采取药剂防治措施,使用40%富士号(130ml/亩)或75%三环唑(20g/亩)或25%施宝克(30-40ml/亩)等药剂喷雾防治。稻瘟病发病后,叶片会出现病斑,新叶不易生长,抽穗艰难,植株矮小,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稻穗出现大量白穗或谷粒变成瘪粒。

推荐文章